从本章开始听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,南疆大学平日里宁静的校门口,已被一片喧嚣彻底吞噬。
数十名情绪激动的中年人高举着刺目的白色横幅,上面的黑字触目惊心——“还我孩子,拒绝校园战争游戏!”“知识的殿堂,不容武装玷污!”他们是来自各地的学生家长代表,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愤怒。
闪光灯在人群中此起彼伏,几家媒体的记者正将话筒递到一位声泪俱下的母亲面前。
校方紧急召集的会议室内,气氛凝重如铁。
几位校领导面色严峻,对着监控屏幕上那一张张愤怒的脸,一筹莫展。
最终,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校长身上。
老校长沉默了片刻,推开椅子,对身旁的助理说:“备车,去校门口。”
在无数镜头与质问的目光包围下,老校长没有丝毫退缩。
他接过一支话筒,沉稳而有力的声音透过扩音器,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:“各位家长,各位媒体朋友,我理解你们的担忧。但是,请你们看一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,看看地图上南疆所处的位置。当家园时刻面临威胁,当安宁需要用生命去捍卫时,我想问一个问题——如果知识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,那我们寒窗苦读,意义何在?”
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只有相机快门声在间或响起。
老校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苍凉,却又无比坚定:“我们教的,不是杀戮,而是守护。我们培养的,不是战争机器,而是能在危难时刻,用智慧和勇气挺身而出的栋梁!”
与此同时,这场风暴的中心人物韩浩,却仿佛置身事外。
他没有出现在任何镜头前,也没有发表任何声明。
与地面上的喧嚣彻底隔绝的地下实训场内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汗水的混合气味。
韩浩正带着那名从前线归来的小战士,以及几名在训练中表现最突出的骨干学员,进行第一轮夜间渗透演练。
冰冷的混凝土墙壁上,只有红色的警示灯在幽幽闪烁。
“目标A点,用时三分钟,超了十五秒。”韩浩看着秒表,声音冷得像铁,“原因?配合失误,有人在通过障碍时发出了不必要的声响。”一名学员懊恼地低下头。
韩浩走到他面前,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气却不带丝毫温度:“记住,在真正的战场上,这十五秒,这个声响,足够让你和你的队友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。外界越是吵,我们越要稳。因为真正能决定我们生死的,不是那些横幅和口号,而是我们自己的本事。”
风波并未因校长的讲话而平息,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
网络上,关于“大学军事化”的争论铺天盖地。
然而,就在舆论最鼎沸之时,一部名为《春训》的深度纪录片悄然上线。
发布者,正是那位曾深入战地的林记者。
视频没有激昂的配乐,只有真实的记录。
镜头跟随着一群稚嫩的脸庞,从清晨五点的武装越野开始。
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迷彩服,泥泞沾满了他们的脸颊,但没有一个人掉队。
画面切换,是战术配合课上,学员们用一套复杂而默契的手势无声交流,眼神专注而锐利。
接着,是战地救护课,苏晴正冷静地指导一名女生,如何利用一本厚厚的专业课本和几根布条,为“伤员”制作一个临时的固定夹板。
最震撼人心的一幕,发生在一次模拟爆炸演练中。
当刺耳的警报和巨大的模拟爆炸声响起时,一名身材娇小的女生,几乎是出于本能,毫不犹豫地扑向身边扮演“重伤员”的同学,用自己瘦弱的后背,为他形成了一道人体屏障。
尽管她知道这是演习,但那一刻的奋不顾身,却真实得令人心颤。
视频的结尾,没有采访,没有旁白,只在黑色的屏幕上,缓缓打出了一行白色的小字:“他们学的不是战争,是代价。”
纪录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深水炸弹,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。
它被多家主流外媒转载,标题惊人地一致——《Z国的公民教育:在真实威胁下成长的一代》。
评论区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留言刷屏:“当我们的孩子在讨论明星八卦时,他们的同龄人已经学会了如何守护家园。”“这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,为责任和担当而学。”“看到那个女孩扑上去的瞬间,我哭了。”
外部的舆论战暂时取得了上风,但新的问题却在内部悄然滋生。
苏晴最先察觉到了不对劲。
高强度的训练和心理压力,开始在部分新生身上显现出应激反应。
有人会在深夜梦游,保持着持枪警戒的姿势在宿舍走廊里徘徊;有人在听到食堂餐盘掉落的清脆声响时,会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剧烈颤抖,脸色煞白。
她立刻向韩浩提交了一份申请,要求开设“战场心理重建”选修模块。
在得到批准后,她甚至找到了附近苗寨的长老,将壮族古老而悠长的歌谣疗愈法引入了课程。
夜幕降临,训练场的一角燃起了篝火。
学员们不再是冰冷的战斗单位,而是围坐在一起的普通年轻人。
苏晴没有讲大道理,她只是轻声说:“把你们最害怕的那个瞬间,说出来。说出来,它就没那么可怕了。”
在悠扬的古歌声中,一个男生低声讲述着在模拟巷战中,被近在咫尺的爆炸声震得短暂失聪的瞬间,那种与世界隔绝的恐惧。
另一个女生则颤抖着说出在黑暗中潜伏时,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盯着她的毛骨悚然。
大家一个接一个,将内心最深的恐惧暴露在温暖的火光下。
“战士不怕死,”苏晴看着每个人的眼睛,认真地说,“但我们必须学会与恐惧共处。承认它,理解它,然后驾驭它。这同样是战斗的一部分。”一周后,新一轮的心理评估报告显示,学员们的整体合格率,从最初的72%飙升至91%。
然而,思想的阵地,争夺从未停止。
某晚的自习课上,当大部分学生都在埋头苦读时,投影仪上突然亮起,开始播放一部来自境外的反军事化宣传片。
片中将士兵描绘成冷血的工具,将保家卫国歪曲成穷兵黩武,煽动性的旁白极具迷惑性。
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,争论声渐起。
就在这时,那名从前线回来的小战士猛地站了起来。
他一言不发,走到投影仪前,用自己的手机连接了上去。
下一秒,一张张照片取代了宣传片。
第一张,是被炮弹炸得只剩半壁残垣的村办小学,黑板上还留着未擦去的粉笔字。
第二张,是一位年轻的母亲,怀里紧紧抱着啼哭的婴儿,在断壁残垣中疯狂逃难,眼神里满是绝望。
第三张,是一封沾着暗红色血迹的遗书,上面写着:“爸、妈,儿子不孝,不能为你们养老送终了。请告诉小雅,我爱她。我们的孩子,就叫‘安安’吧,愿他一生平安……”
小战士转过身,面向全体同学,他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:“你们坐在这里,看着这些精心制作的片子,讨论着什么是‘洗脑’……可我亲眼看见过,什么叫子弹不长眼!”
整个教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,只有他因激动而略显粗重的呼吸声。
最后,班长默默地起身,走上讲台,关掉了投影仪。
他环视四周,沉声说道:“我们在这里练兵,流血流汗,就是为了让这些照片里的事,永远不要再发生在我们身边。”
深夜,指挥中心的灯光是校园里唯一未熄的星辰。
韩浩坐在屏幕前,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。
一条经过三重加密的指令刚刚送达:北部湾海域再度发现可疑的高频通信频段,信号特征与此前被剿灭的敌方残余势力高度吻合,他们似乎在试图重建联络网络。
韩浩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大脑飞速运转。
他立刻启动了代号为“静默响应”的最高等级预案。
他以“野外极限生存实训”的名义,挑选了包括小战士在内的十名核心骨干,组成一支精悍的小队,准备秘密进驻地形复杂的十万大山,从陆路切断信号源头。
临行前的最后一刻,他将一份密封的教学计划和指挥权限交接文件递给了苏晴。
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:“这是接下来两周的训练安排。如果三天之内,我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,你就接替我的指挥权,继续下去。”
苏晴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,指尖微微泛白。
她没有问多余的话,只是默默地从自己的急救包里取出一个崭新的红十字袖标,仔细地别在了自己的臂膀上。
然后,她抬起头,迎上韩浩深邃的目光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这一次,我不等命令了。”
韩浩苏晴站在指挥中心的窗前,目送着那辆越野车悄无声息地滑出校园。
月光如水银般洒在空旷的操场上,她忽然看到,一队队身着作训服的身影正从各个宿舍楼里走出,默默地在操场上列队。
他们自行分成了数个小组,开始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巡逻。
一支没有番号,没有命令的队伍,在静谧的月色下,悄无声息,却无比坚定地开始了他们的守卫。
夜风拂过,吹动着操场边的树叶,发出沙沙的声响,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未知,谱写着序曲。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