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之神医弃女逆袭 第400章 锅冷了,谁还记得烫

都市之神医弃女逆袭 空空山人 女生小说 | 都市豪门 更新时间:2025-10-10
瀑布阅读
瀑布
从本章开始听

天刚蒙蒙亮,第七十九号灶台遗址前的雾还没散。

楚逸尘提着保温桶走来时,脚步很轻,像是怕惊了这片土地沉睡的记忆。

铁栏新漆刺鼻,广告牌上的二维码闪着冷光,“若雪纪念体验馆”六个大字横贯其上,AI语音正循环播放:“第十神迹——三指诊脉救活垂死农妇……”

他没停下看一眼。

只是将保温桶放在石阶上,打开盖子,热粥的香气瞬间撞破晨寒。

米粒熬得绵软,表面浮着一层油亮的粥皮,是她生前最爱的那种做法——慢火细炖,三分盐、一撮姜丝,不加糖。

第一个来的是个环卫工老头,哆嗦着手接过一碗,愣了半晌才开口:“这味儿……像我老伴早年熬的。”

楚逸尘点头:“趁热吃。”

第二碗给了穿校服的女孩,她一边喝一边偷瞄他脸,突然脱口而出:“您是不是……楚氏那个总裁?”

他笑了笑,没否认,也没多说。

第三日清晨,人多了起来。

有人举手机偷拍,镜头对准他笔挺却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口,配上字幕“豪门痴情男为亡妻街头施粥”,话题一夜爆上热搜。

记者追到现场,话筒几乎戳进他嘴里:“楚总,请问这是不是对白若雪女士的一种悼念形式?您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什么情感?”

风掠过空荡的遗址,吹起他额前几缕灰白的发。

“我不是在纪念谁。”他说得很平静,“我只是在吃一顿正常的早饭。”

人群静了一瞬。

第四天,天未亮透,几位常来的老人便推着小车来了。

木桌拼成简易摊位,横幅用红布手写着——

这里不讲故事,只管饱。

没有直播架,没有打赏码,只有热腾腾的粥一碗接一碗地递出去。

有个老太太抹着眼角说:“若雪姑娘那年教我改灶门角度,我家再没呛过烟。她从不说自己多厉害,就蹲在地上画图,手都冻裂了……现在这些人,把她供起来讲奇迹,可她的本事,原是用来让老百姓好好做饭的啊。”

楚逸尘听着,低头搅动锅里的粥,蒸汽模糊了他的镜片。

不是以神明的姿态,也不是以传说的身份,而是以一缕风、一口锅、一勺粥的方式,在人间继续活着。
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边境培训营地里,小七盯着手机屏幕,眉头紧锁。

旧同事的消息还在震动:【“喘口气食堂”要被注册为公益品牌,统一LOGO和运营标准,政府牵头,企业冠名。】

他盯着那行字看了整整十分钟,然后起身,收拾背包,连夜赶回城市。

听证会当天,他没有出现在会场。

反而穿梭于城郊老旧社区之间,找到了当初联名反对关停“喘口气食堂”的七十三位老人。

他们大多不会用智能手机,有的甚至不识字,但每个人都记得那家小店里的一碗热汤面。

他请每人写一道“最舍不得丢的家常菜”。

纸条五花八门:皱巴巴的信纸、烟盒背面、药方残页……字迹歪斜,内容朴素。

“酸萝卜老鸭汤,火候要足三个钟头。”

“煎饼要撒葱花,翻一次就行。”

“腊肉炒蒜苗,油不能少,不然不香。”

他把这些纸条贴满一面废弃厂房的墙,标题写道:

《不会上网的人写的菜单》

展览开幕那天,决策组成员陆续到场,西装革履,手持资料夹。

有人刚想发言,却被墙上的油渍纸吸引。

一位聋哑老妪颤巍巍上前,放下一张泛黄的纸,上面用炭笔画着一口歪歪扭扭的锅,旁边是个勺子,还有一道波浪线,像是热气升腾。

小七站在她身后,声音不大,却压住了全场喧哗:“你们要建体系,我们只要一口能说话的锅。”

第二天,“标准化公益项目”暂缓推进,取而代之的是“百灶百味”自主联盟计划——允许民间个体保留原有风味与经营方式,政府提供基础支持。

而在另一座城市的会议中心,白归站在聚光灯下,面对主办方精心打造的全息投影。

AI合成的“若雪数字形象”穿着素白衣裙,眉目清冷,唇角微扬,正说着一段提前设定好的励志语录:“女性的力量,在于温柔而不妥协……”

台下掌声雷动。

白归沉默片刻,忽然从包里取出一支老旧录音笔,按下播放键。

滋——

十秒钟,二十秒……整整十分钟,只有空白的磁带沙沙作响。

她抬眼环视全场:“这是我在若雪故居录下的寂静。她不在的时候,屋子里就是这样的声音。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,是‘别看我,看锅’。”

台下渐渐安静。

“今天我们把她做成偶像,做成IP,做成演讲背景里的光影。可她教会我们的,是从不高抬头,而是弯腰搅一锅快要糊掉的粥。”

说完,她转身离场。

散场后,她在河边撕碎发言稿,任纸屑随流水漂远。

最后一片落下前,她低声说了句:“你还好吗?”

无人应答。

只有远处巷口一家即将拆迁的面馆里,炉火正旺。

她推门进去,闻到一股酸涩的汤味——老板娘愁眉苦脸地说火候没掌握好,汤头发酸。

白归挽起袖子:“让我试试。”

她调小火,加清水,投两片陈皮,一把干海带。

火苗舔着锅底,慢慢爬升。

就像某种无声的誓言,又一次,在无人注视处,悄然燃起。

而在南方某个偏僻村落,盲人阿婆坐在土屋前晒太阳,小孙女趴她膝上画画。

孩子抬起头,眼睛亮亮的:“奶奶,我们班同学说,你守的那个破土堆,根本没人知道是谁修的,还笑话你是疯老婆子……”

风穿过院角的老槐树,沙沙作响。

阿婆的手轻轻抚过孙女的发丝,嘴角缓缓扬起一丝笑意。

“他们不懂……”天刚擦黑,雨丝便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,像一层薄纱笼住整条老巷。

巷尾那座废弃的报刊亭,如今已看不出原貌——四壁钉上了旧木板,顶棚铺了防漏油毡,一扇歪斜的小门挂着半截布帘,门楣上赫然钉着一块粗糙木牌,刻着四个歪歪扭扭却力道沉实的字:再来一锅。

屋里,一盏煤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。

盲人阿婆坐在小凳上,手稳稳地握着长柄勺,在一口黑铁锅里缓缓搅动。

锅中是朴素的番薯粥,米粒开花,甜香混着野姜花的清冽,在湿冷空气中氤氲成一片暖意。

小孙女蜷在角落打盹,手里还攥着白天被同学撕坏的画纸——上面原本画着一座小小的土堆,旁边站着拄拐杖的奶奶,题名《若雪灶》。

她哭了很久才睡着,梦里都是嘲笑声:“你奶奶守个破堆,还说是神仙显灵?”

可阿婆什么也没说,只是夜里牵着她的手,抱着那盆野姜花,悄悄离开了遗址。

走前,她摸了摸那冰冷的土堆,低声呢喃:“火种不在碑上,在锅底。”

此刻,粥好了。

阿婆掀开锅盖,热气扑面,她没用勺尝,而是将手指轻轻搭在锅沿,感受蒸汽的节奏。

然后伸手取盐罐,手腕微倾,动作笃定。

“奶奶,你怎么知道放多少盐?”小孙女揉着眼睛醒来。

阿婆笑了,皱纹里盛着月光般的温柔:“盐不靠眼看,靠心听。你看这火,它说话你听得懂吗?它说,慢点,再慢点——人心一急,味就乱了。”

门外,脚步声轻响。

布帘掀起一角,一个高大的身影低头进来,肩头滴着雨水。

楚逸尘站在门口,目光落在那口冒着热气的锅上,又缓缓移到老人脸上。

他本是顺路巡查社区旧改项目,却被这一缕饭香勾住了脚步。

没有直播,没有热搜,甚至没人认出他是谁。

可这间不足五平米的小屋,却让他心跳忽然慢了一拍。

“我能……喝一碗吗?”他问。

阿婆点头,舀起一勺粥吹了吹,递过去:“趁热。”

他接过,没喝,只静静看着她熟练地加盐、调火。

突然,他开口:“您怎么知道咸淡?”

老人抬手,朝他伸来。

他迟疑一瞬,还是伸出手腕。

阿婆枯瘦的手覆上来,三指轻搭,正正落在寸关尺的位置——

那是若雪教他的脉诊起手式。

楚逸尘浑身一震,几乎握不住碗。

“你脉跳得稳,心就不急。”阿婆轻声道,仿佛看透他灵魂深处那些未曾说出的执念,“做饭和做人一样,不怕慢,就怕慌。”

窗外雨声渐密,屋内蒸汽模糊了视线。

那一瞬间,楚逸尘仿佛看见若雪蹲在灶前,发丝沾着水汽,回头对他笑:“别看我,看锅。”

他的眼眶骤然发热。

“我能在这儿,”他声音低哑,像压着千斤风雨,“学一辈子吗?”

阿婆没回答,只是把另一碗粥递给小孙女,又往锅里添了半瓢清水,让余火继续煨着——仿佛这炉火,本就不为谁点亮,也永不熄灭。

而此时,谁也没注意到,门缝下一张被雨水打湿的传单正悄然卷曲:

【“若雪文化基金会”全球巡展启动,AI数字人将首次现场诊疗】

灯火如豆,粥香如故。

有些火,从不在高处燃烧。

飞卢小说网 morxycbcyz.activatorpath.website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创新、原创、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!

按左右键翻页

最新读者(粉丝)打赏

全部

飞卢小说网声明
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
投诉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

关于我们| 小说帮助| 申请小说推荐| Vip签约| Vip充值| 申请作家| 作家福利| 撰写小说| 联系我们| 加入我们| 飞卢小说手机版| 广告招商

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-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-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〔2022〕3848-114号

飞卢小说网(morxycbcyz.activatorpath.website)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(京零通190302号)

RSS 热门小说榜
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5/11/19 13:39:18
章节标题
00:00
00:00
< 上一章
下一章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