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本章开始听文渊阁就处在奉天殿右侧,距离内廷宫殿,并不算远。
此刻,文渊阁正门口。
几位内阁重臣正从大殿踏出,朝内廷宫殿而去。
内外廷之间。
有着明显的界限。
内廷是后宫之所,除了皇帝私人居所外,所住的都是后宫妇人。
而外廷。
则包含了诸多朝堂机构,譬如各部部堂处所,譬如掌管朝政的内阁所在文渊阁。
三杨和于谦都是朝堂重臣,常进入内廷重地,面见天子。
但今日。
几人越过乾清宫,却并不停步,反而一路朝西而去。
他们并非面见天子而来。
一直走到乾清宫西面的仁寿宫,几位大臣才停下脚步。
“这里就是太后居住的仁寿宫了……”
杨士奇站在最前端。
遥指着仁寿宫道。
他的资历最老,常到这仁寿宫走动,与张太后打过数次交道。
“今日全都要仰仗杨老相公了!”
在杨士奇身后,于谦拱手道。
今日四人前来,为的是面见太后,请她出面,劝谏天子。
这种事,只有资历最老,在太后面前说得上话的杨士奇才有资格出面。
陛下留连后宫,沉迷女色的消息。
已藉由宫中内侍,传到了内阁。
三杨和于谦收到消息。
这才明白天子放权之意。
敢情皇帝是沉迷女色,才荒废政事。
这种情况。
当然要加以规劝。
于是乎。
他们才鼓了勇气,跑到仁寿宫来,搬太后这座救山。
让门口太监进去通报,很快四人便得以征召。
走入仁寿宫,便见到张太后正坐在大殿里安然等候。
太后今日的气色,倒是不差。
她一脸娴静笑容,看上去心情也不错。
这正是让其规劝天子的好时机!
于谦已耐不住性子,轻声咳了声,提示着杨士奇。
杨士奇心领神会,立马上前一步:“太后,今日我等前来,实是有要事相禀。”
“哦?”
张太后笑眯眯望了四人一眼:“是有何事?速速报来。”
她不忘补充了句:“几位都是朝堂股肱,但有所求,本宫自会尽力匡扶。”
她这话,让杨士奇信心大振。
杨士奇立马道:“陛下近来沉迷后宫,不事朝政,还望太后能加以规劝……”
皇帝贪恋女色,这本不是大事。
但咱们这位天子,也着实荒唐了些。
夜夜笙歌不说,还一日一换。
闹到修改朝令。
放权内阁……
这种事,想来太后是看不惯的。
张太后本就是有远见贤名之人,她昔年辅佐仁宗,可算得上是贤内助。
这些年大明朝恢复生息,张太后也是要记上大功的。
这么一位贤明太后,当然不会允许天子荒废政事。
杨士奇等人自是相信,太后得知这消息,定会前去劝慰,令陛下收收心思,回归朝堂。
可叫他们失望的是,听到这事儿,张太后却忽地将眉头一拧。
“竟是为了此事?”
张太后拉下脸来:“我那皇儿宠幸后宫,这算得上甚么大事?须得劳动几位爱卿前来规劝?”
“这……”
杨士奇不禁一噎,说不出话来。
他当然有一万个理由驳斥太后,可当着老太后的面,这些道理全都做不上数了。
“昔年仁宗在时,正是勤勉国事,以至于子嗣太少。”
“幸得皇儿德才兼备,才稳住朝纲,维持了我大明根基。”
张太后倒是一板一眼地教训起来:“如今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我那皇儿才能抽出身来,恩宠后宫。这也是为了皇家延续血脉,培养子孙,助我大明福泽永祚。”
“这不是件好事么?”
“难道几位爱卿,是想让我皇儿,同那先帝一样,年纪轻轻就疲乏累死在任上?”
张太后越说越激烈,倒叫三杨和于谦哑口无言了。
她的话,虽是有些牵强,可也有几分道理。
那仁宗朱高炽,只当了一年皇帝,便病重不治,暴毙而亡。
说是因朝政繁杂,累死在任上,倒也不为过。
“那仁宗可是当了三十年太子呢,他任太子时,不也操劳国事么?也没见累死在任上……”
于谦嘴里嘟囔着。
他只敢小声辩解,可不敢当面顶撞张太后。
仁宗是病死的,死时已有近五十岁,可咱这位宣德皇帝,不才三十不到么?
但太后这般坚持维护,三杨和于谦也不好再劝。
三人碰了个钉子,只好躬身行礼,讪讪而退。
离开仁寿宫,于谦才唏嘘一叹:“看来这张太后,也指望不上了啊!”
杨溥最是谨慎,他苦笑道:“对太后而言,延续皇家血脉,可算是头等大事……”
言下之意,太后自不会因为朝政,规劝皇帝远离后宫。
于谦仍有些不忿:“倒不如再去面见天子,直言劝谏!”
杨溥摇了摇头:“怕只能无功而返……”
这事是陛下自己干下的,他能劝得动?
于谦想了想。
也苦笑着摇头:“杨公所言极是……”
他又望了望奉天殿的方向,眼里闪过微光:“这事,怕是只有铤而走险,才有转机咯……”
……
“吾皇万岁万岁,万万岁!”
朝会之上,看着群臣山呼万岁,朱瞻基颇感唏嘘。
几日不临朝,他忽地有种陌生之感。
似乎自己已完全投入进一个昏君的世界,再直面朝臣,颇有几分疏离。
“陛下,山西漕运使发来奏报……”
“陛下,蜀地水灾……”
朝臣们依旧按部就班,将近几天各地发来的奏折上报。
他们所呈报的事情,都算是朝堂惯事,朝廷里早有应对流程。
如今上报天子,也不过是走个过场。
朱瞻基听得百无聊赖,甚至觉得有些困顿。
当上了昏君,这些事就再无法吸引他的注意。
朱瞻基甚至有些担心,自己难道真是习惯于做个昏君,彻底改了心性?
这样对于大明朝堂,真是件好事吗?
正当这时,于谦站了出来。
他神色凝肃,似是有要事要说。
“启禀陛下,微臣有要事要奏!”
朱瞻基料想,这于谦多半又是将寻常政事整理成册,当堂向自己请教了。
他摆了摆手:“于卿,若是寻常政事,你自行决议便可。便是难以决断,但可请教几位杨公,向来他们自会……”
他正说着,于谦却再度拱手,打断他道:“陛下,此事紧急重大,还望陛下听臣一言!”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